历史、科学、小学、企业管理,
为何能跨时空相遇,
因为本质都是想通的。
从科学管理角度看小说,或许会有一个新天地。
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(Scientific Management)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理论之一,泰勒首次将科学方法系统引入管理实践,使管理从经验主义转变为科学化、系统化的学科,被誉为“科学管理之父”,在降本增效的今天,编者相信对很多企业主与管理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,其核心要点为:
1、最佳工作方法
通过科学分析和实验(如“时间与动作研究”),确定每个动作的最优方式,消除无效动作。例如,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厂的“铲煤实验”中,通过优化铲子大小和工人动作,将日产量从16吨提升至59吨。
2、科学选拔与培训
根据工人的能力和潜力进行选拔,并通过系统培训使其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。泰勒认为,工人并非天生低效,而是通过培训可大幅提升效率。
3、劳资合作(精神革命)
强调管理者与工人利益的一致性,主张通过合作而非对立实现效率最大化。泰勒提出,双方应共同将“蛋糕做大”,而非争夺固定利益。
4、分工明确
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:管理者负责计划、组织和控制,工人专注执行标准化任务。这一分工提高了整体效率。
5、标准化管理
工具、流程、操作方法和工作环境均实现标准化,确保一致性和效率。例如,统一工具规格和操作流程,减少浪费。
6、差别计件工资制
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支付高工资,未达标者支付低工资。这一制度通过经济激励推动效率提升。
下面,我们摘录张晨老师的新历史小说《等待西施》一书中的内容,与您共享!
“咚--嗒、咚--嗒、咚咚----嗒嗒、嗒--嗒........”
终于停下来了!
阿努紧步向前,站在廋长的范蠡面前。
好长时间没有注意,今天一细看,阿努突然发现陶朱公的黑发下面一半全白了。陶朱公天生一头黑发,几十年来都只是偶有几根白发,都让细心的婶娘跟拔掉了。但这几天为什么突然就变白了呢?
“那个范式的蚕室搞好了吗?”范蠡问。
“这不是今天过来跟您说吗?好了”,阿努回答到。
“写成通用范式了吗? 附近的村妇都能学会吗? 会增加还是减少本钱?会增加工时吗?给她们赊钱的账目算出来了吗?估计每户能多增加多少收入?”范蠡紧接着问道。
“蚕室的通用范式写好了,我们按照你说的意思已经标准化差不多了。主要是要通风、遮阳、防臭、减潮、叠层、多频、干净这七条”,阿努说道。心想陶朱公真是操碎心了。这些年兵荒马乱的,附近村民的日子都不太好过。种粮食外,种桑养蚕是大家很大的一块收入。大凡婚丧嫁娶、生病看医,都靠着养蚕这点收入。
但是因为附近养蚕人太多,邻里之间经常为采桑叶在树下争执谩骂。而不少村妇养蚕都是看着别人如何养自学的。人有愚笨聪慧,家有大小贫富,所以养蚕的收入好坏差别很大。有些人家养蚕收入给三个女儿的嫁妆都够了,有人养蚕却死伤大半,一年下来不仅没有挣到多少钱,还亏本让人将家里的几只猪拉去抵债。养蚕好的都说自己是先人给的福分,养蚕差的就是每旬去拜嫘祖庙---既然养蚕是您这个神仙传给我们的,你也要保证我们能养好,然而养不好的人还是养不好。
范蠡亲自去了10家养的好的农妇家看了一下,有些感悟。又去10家养蚕差的1家看了一下。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。一个村妇养的蚕绝大部分都死了,而且每个月都死。她养蚕的地方就在猪圈外侧,臭气熏天。因为腿不方便,桑叶都干了她也不去采新的。人倒是勤快,不停的在竹框上将蚕翻来翻去的,但是白嫩的蚕很多却被她折腾死了。蚕笼周围也不撒点草灰,周围的小虫不停的来咬蚕。阿努当时陪着范蠡看到这个场景差点气死。但范蠡却默然不语,路上问阿努: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愚妇跟养蚕最好的人收入一样呢? 阿努感觉这真不可能。但是陶朱公却告诉他可以。他让阿努给养蚕好的村妇每人五钱(这些钱大体是她们家庭养蚕平均一个月的收入),然后每个人化一天的功夫说出她们如何养蚕的。这些妇人都不识字,说话啰里啰嗦的,一天有用的话不到10句,其他的都是家长里短的,听了很烦。但是这10户走下来,阿努马上懂得了养好蚕的秘诀:就是将这10家的100句话里重复最多的东西记下来,然后归纳总结,就是如何养蚕好的秘诀。而其中三条是常人做不到的也不要(比如一家人后院就自有桑树100株、家里所有人都是精明透的人、还有一条是每到午夜就吹口哨給蚕听的好荒诞)。
最后阿努总结出通风、遮阳、防臭、减潮、叠层、多频、干净这七条,同时每条下面大约有3-5句的操作细则。搞好范式、搞好标准,这样愚妇也可以跟贤惠的妇人一样养好蚕。譬如养蚕时要准备好蚕房和蚕具,然后在蚕房的地面覆盖一层桑叶,再将蚕卵放在桑叶中, 促进蚕卵快速孵化。喂小蚕的时候,一天要喂四次可以。这些是人人都能很快学会的。
“附近的村妇绝大部分都会了。我们将这些范式先说給她们听,大致她们能明白三四成。我们雇佣了南庄一个养蚕好的王姓大婶。每月给她200钱--这是她自己养蚕收入的5倍。让她每天去一家看看、10天再去这家看看、一个月再去第一家看看。有问题就现场解决、莫有问题的话就给聊些致富经,打打气。三个月我们会考核这个大婶,按照各家的成活率再给奖励。每家养蚕的农妇,养蚕的成活率越高我们收购价越高”,阿努继续说到。
“总体上会增加二成的工时,但是收入却会增长六成”,阿努说道。“如果增加成本感觉压力大的,我们会赊钱给她,等到卖丝有收入后再还我们就可以了,也不要增加什么本钱。都是当地人、有房有家的也走不了”。阿努吞了一下口水,继续说到:“我算了一笔帐,这样我们虽然还是让附近这200家农妇养蚕,但是总收入会提升四成左右,而且不用每天骂骂咧咧的跟哪些农妇生气,也不怕她们愚笨了。当然,我们的净利也会变为三成五左右。我们给农妇的钱多、我们赚的反而多。跟我们竞争的子贡虽然本钱比我们多,但是因为不注意这些农妇的培训,净利却比我们少一倍多”。阿努越说越兴奋。
“我们十利只取其一”,范蠡突然大声说。
“但是,我们的成本确实比他们低,利多是必然”,阿努有些迷茫。
“记住,永远,十取一”,范蠡说到。“利薄,人会跟长期我们合作;利薄,我们会多方节省成本;利薄,才不会因为暴利而迷失;利薄,才能有所畏惧而不铺张浪费;利薄,才能驱使我们不断以钱生钱,让钱滚起来。一钱一年滚十次,比三钱一年滚一次赚的还多。而且,利薄,人会纷纷买我们的货。人多、人来就买、自己这次买了下次还会买、自己这个还会买那个、自己买了还会介绍亲友买。利薄,卖的快,库存也少,占的本钱更少。”范蠡认真的解释说。
“陶公说的极是”,阿努连忙说到。
“你还是有些不明白,慢慢去悟吧”,范蠡不紧不慢的说到。
相关链接:
1、文学IP--新商业历史小说《等待西施》招商中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