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详情

宫玉振:变局时代的战略定力

发布时间:2025-01-24 04:09:38 浏览:1097
毕业后想考清华北大EMBA的的看过来



        在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之下,很多企业家面对挑战和挫折,面对下行的经济周期,陷入了迷茫、焦虑,他们或急功近利,或随波逐流。

       到底该如何在变局时代保持战略定力?

     2024年9月21日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第95期活动上,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、BiMBA商学院副院长、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宫玉振老师结合晚清湘军的经验,分享了企业家和高管在变局之中应如何坚持信仰和信念,结硬寨、打呆仗。


          登山和冲浪,是宫老师对不同经营环境的比喻。以前,企业经营如同“登山”,山就在那里,企业家需要制定登山的战略及具体执行计划,来征服“山”;但现在企业面对的不确定环境如同“冲浪”,浪是动荡的、不确定的,这就需要企业家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以更灵活的方式去应对。

当下,很多企业家在焦虑迷茫之际会出现短期行为,甚至躺平、摆烂。宫老师希望每个有志于学习和成长的企业家,能够借鉴历史上其他大变局中组织的经验,把握住不确定的环境。

         现在是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而晚清被称为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。当时,有哪个组织中可以从变局中走出来,取得最终的胜利?什么样的人可以驾驭这种变局,引领这种变局?

        在《曾国藩管理方略》现地教学课程中,宫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曾国藩故居,来到岳麓书院,走进湘军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这样一个组织、以及组织的领导者——曾国藩、胡林翼等。本场讲座中,宫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正是这门课的一部分精华内容——湘军的宝贵经验

变局中,是否应该随波逐流?湘军领导者给出的回答是否定的——“世自乱而我心自治,斯为正道。(胡林翼)”、“乱极时站得定,才是有用之学(罗泽南)”。


       在宫老师看来,要保持战略定力,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、信念。曾国藩当年也曾面临“百废莫举,千疮并溃,无可收拾”的局面。但是,他坚持要“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,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,以挽回厌乱之天心”,不听凭“运气”的摆布,而是要“尽人事”。他强调,之所以商学院一定要开设多门领导力相关的课程,就是因为领导力对于一个组织至关重要,真正的领导者会有所担当,在历史的关头会左右历史的走向,而不是听凭历史的摆布。

      有了坚定的信仰、信念,领导者还必须带领团队以强大的意志、毅力闯过难关。湘军最大的特质就是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下行的经济周期当中,尤其需要这种愈挫愈奋、百折不挠的精神。靖港、湖口之败,曾国藩都带领湘军咬紧牙关“将局面维持下来”,以孤军攻下南京更是坚持不懈的结果。宫老师由此鼓励大家,今天民营企业都说难,但是在极困极难之时,还是要磨练自己,脱胎换骨。宫老师和胡大源老师的另一门现地教学课程《困境中的领导力——四渡赤水》就介绍了中央红军如何在长征的过程中脱胎换骨,在逆境中实现组织、战略、领导者的根本性改变。

       要走出当下的逆境,宫老师还希望企业家们关注大局,保持耐心。在他看来,曾国藩未必善于打仗,但是对大局的分析能力极强。他从全局出发,看到“要收复江浙必须控制江西、安徽,要控制江西、安徽,首先必须控制湖南和湖北。” 宫老师勉励企业家们,也要对大局有内心的笃定,知道哪里是关键的节点。此外,还要稳得住,躬身入局,夯实管理的基本面。

       宫老师最后总结道,过去是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,机会极多;现在则进入阵地战、攻坚战的时代,机会越来越少,在这种情况下,最终的胜利必须是熬出来的——“没有机会我们就防守,一有机会就迅速扩张”;企业家要以强大的战略定力,着眼于管理的基本面,打造出价值驱动的组织,


     “近代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:无论时局多么飘摇,无论环境多么动荡,从来都是那些真正有信仰、有信心并且坚忍不拔的人最终改写了历史。”